泥娃上了学,米糊没了哥哥陪她玩,闷闷的坐在大门口,张茉莉从地里回来,一把抱起了她:“米糊,你怎么不进院?”
“我等我哥呢?”
张茉莉戳戳她的脸:“傻孩子,你没看你哥早上包里放了洋芋吗?他中午不回家吃饭。”
泥娃每天下午三点放学,比张茉莉他们下工早多了,从田里能听到放学的打铃声,有人议论:“现在这时候,还上啥学?有这时间呀,孩子们还不如割点猪草,拾点柴火呢。”
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:“虽然现在老师不风光了,但高学历的还是有出息,不然为啥老江家的小儿子能找到城里的工作?”说到这里他停了停,往张茉莉的方向看了一眼,收回了后面的话。
离这么近张茉莉什么都听见了,只能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,其实也没啥不高兴的,人家说的都是事实。
下地干活的时候,离得近的两三个人会聊聊天,不然这么长的时间没办法打发,张茉莉挨着吴敏,两个人有一搭无一搭的说这话,吴敏的娘家就在隔壁大队,她说这几天要回一趟娘家,反正离得近,回去一趟也容易。
吴敏又说:“我妈骨折了,我嫂子和弟妹全怀孕了,我大姐嫁的远,也指望不上,我打算和咱妈商量商量,回家帮衬几天。”
张茉莉点点头:“这也是应该的,毕竟情况特殊,妈肯定不会拒绝的。”
吴敏觉得不太好意思,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撂下自己的小家,撇下几天的工分,她怕江家人有意见:“昨晚我和文义商量了,他倒没说啥,就是俩孩子得麻烦你和红红照顾了。”
吴敏第二天就回了娘家,泥娃和米糊又不是一岁不到的孩子,很好哄,家里这么多大人,完全管的过来。
江文财自己都没去过几次厨房,媳妇一走,盯着锅台发愁,柴凤芹这个月轮到了老二家里,大儿媳妇不在,她和苗红红商量了一下,给老大家做几天饭。
泥娃和米糊都在张茉莉这里玩,张茉莉从毛竹碗橱里面拿了一个碗出来,上次卖鸡蛋,供销社给了一点糖票,张茉莉买了一两白糖回来。
本来她是想买红糖的,她来例假的时候肚子疼,喝点红糖水能舒服点,但章小青告诉她,红糖就别惦记了,供销社都没进到货,连供销社的领导想买,都是托人去别的地方买的。
张茉莉舀了半小勺白糖出来,用热水冲开,端给了外面跳房子玩的两个孩子。
苗红红在外面洗菜,瞥了她一眼:“你倒是挺舍得,白糖都拿出来了。”
米糊冲着苗红红甜甜的一笑:“三婶对我最好了。”
苗红红呵呵两声:“小丫头片子,就知道吃,白糖水好喝还是米糊好吃?”
小米糊歪着头认真的想:“都好呢。”
米糊这个小名是有来历的,吴敏生她那会儿是早产,是大队里赤脚女医生接生的,一生下来直摇头,说太瘦太小,想养活有点难。
小米糊从出生之后一直病病歪歪的,家里人没少操心,那时候家里的条件比现在要好,柴凤芹高价去换了几斤大米,每天大米糊糊给孙女吃,就这样精心的养了两年,孩子才算留住了,于是吴敏就给闺女取了米糊这个小名。
泥娃的名字没什么特别来历,柴凤芹说贱命好养活,当时正好碰上这条街有人盖泥坯房和泥,就随手取了这个名儿。
到了饭点,柴凤芹招呼两个孩子吃饭,米糊抱着张茉莉的胳膊不撒手:“我想在三婶这里吃。”
江文财一把拽过女儿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?”
现在日子艰难,粮食都是有数的,这两张嘴一吃,张茉莉得少了一顿的口粮。
米糊听见了她爹的话,哇的一声哭出声:“我妈不在,爹就欺负我。”
柴凤芹说道:“那这样吧,老大你端点饭菜过来,让俩孩子在茉莉这吃,这样茉莉也不损失粮食了。”
柴凤芹煮了一锅小米粥,黄橙橙的小米粥盛了三碗,三个人每人一碗,米糊和泥娃端正的坐在炕桌上,一小碟萝卜咸菜是江文财端过来的,米糊把小米粥让给张茉莉:“三婶你喝粥,我……我想吃你烤的红薯。”
说完之后脸上一片酡红,羞愧的低下了头,刚才张茉莉烤红薯的时候,她和她哥就闻到了,烤红薯特有的香甜蹿进鼻孔里,小米糊忍不住咽咽唾沫。
家里的灶坑烤红薯很容易烤糊,张茉莉也是烤坏了好几个红薯之后,才掌握的火候,相比来说,烤玉米就很容易好操作了。
蒸野菜也是江文财端来的,下工的路上采摘了一点,洗干净之后上锅蒸,张茉莉尝了一口,太淡了,都没有盐的滋味。
小米糊心满意足的吃了一大块红薯,肚子撑的高高的,她年纪小,饭量不大,旁边的泥娃一根烤红薯下肚没吃饱,又喝了一碗稀粥。
张茉莉的午饭做的也简单,只有烤红薯和馍馍,本来还怕吃着口干,现在有了小米粥,更容易入口了。
咸菜陪着小米粥,张茉莉吃了六成饱,当然大部分都是水饱,平时稀饭吃得多,下地就经常跑厕所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要是光吃干的,多少粮食也不够吃啊,稀饭很容易混个饱,能解不少饿。
大队的记分员看着跑厕所的队员也无计可施,总不能不让人家喝稀粥呀,跑厕所大大降低了劳作的效率。
为了吃稀饭还是吃干饭的问题,大队里还展开过一次讨论。
问归期
那次的讨论会, 张茉莉也参加了。张茉莉本来不想去, 但是大队的人说她是队员的代表, 干活她是最积极的, 食量也大, 讨论这个问题最合适。
午后, 张茉莉昏昏欲睡, 她有午休的习惯,结果连觉都睡不成,被拉去了开会, 心里埋怨了好几遍。
讨论了好久,大家的观点也不一致。有的人说,在吃饭上面不应该加以管束, 队员们爱吃什么就吃什么, 无论是稀的还是稠的,要根据各家的情况来, 总不能为了干活, 顿顿吃干饭吧, 那年底粮食不够的话, 又没有人给贴补粮食。
至于劳作效率的问题, 也不在乎上几次厕所, 只要队员们干劲十足,工作肯定能完成,计分员看的仔细一点, 多调动一下大家的积极性, 就可以了嘛。
但是有人有不同的意见。这些人觉得,吃稀饭也就是个水饱,很容易就饿了,队员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去干活的话,软绵绵的没有力气,连锄头都扛不起来。这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干活儿的效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