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體

分卷阅读15

热门小说推荐

干活呢,嗓子喊哑了,大队又不给润喉药吃。

一阵叮铃铃的车铃声,供销社的售货员骑着自行车从路边走过,张茉莉停了下来,羡慕的看了一眼,这个售货员叫章小青,比她大一岁,肤白貌美,人又温柔,家里成分很好,亲戚又在城里工作,初中没毕业就找了这份售货员的工作,要知道,售货员是十里八乡非常吃香的工作了,谈婚论嫁的时候很有优势。

据小道消息,今年或者明年,她舅舅会想办法把她调去城里工作,这恐怕是章小青一直没谈对象的原因吧,要是嫁在了附近,工作就没法变动了。

章小青的经过,给劳作的大家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,苗红红说的更是直接:“茉莉你看看,小青才比你大一岁,你俩也是一起念的书,差距咋那么大?”

张茉莉也没生气:“我可和她比不了。”说话间,差不多快到了下工的时间。

夏天的劳动时间是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,太阳西斜,记分员看看腕上的手表:“还有五分钟,大家收拾收拾就可以回家了。”

虎子妈凑过来问:“茉莉,咱们把这批中稻收割了,下一批的晚稻,你知道都选了谁吗?”

虎子妈这么问是有原因的,晚稻量不算大,不需要全员出动,到时候会给出工的队员定额报酬,这也就意味着,收割晚稻的队员需要挑选。

像张茉莉这种能干的自然不用说了,就算她摆手往后退,大队的记分员也得把她推上去,她干的活可是一般人的小一倍了,歇着的时候少,也不偷懒。

晚稻割稻一亩地的工分是十八到二十分,脱粒更辛苦一些,一亩地是四十分到四十五分,到时候具体多少分,得由生产队来定。

晚稻小组是临时成立的,提前几天把人选出来,分配好了工作,那几天就专门做这个。

虎子妈也想参加,所以来找张茉莉问问,她和记分员关系好,万一知道点内部消息呢。

张茉莉也学会了含糊打官腔:“虎子他妈,人家大队有大队的考虑,到时候肯定会公平公正的。”

虎子妈碰了一鼻子灰,悻悻的背着水壶回了家。

苗红红在后面轻轻呸了一声:“要论偷懒,没谁能比得上虎子妈,就说刚才的捆草头,好几个钟头她背了连五次都没有,说肚子疼,跑了五六趟厕所。”

苗红红说的愤愤不已,这样的态度,还想收晚稻,简直是异想天开。

张茉莉捶捶腰:“刚才不觉得,这会儿歇着了,腰可真酸。”

“也就是你,换成别人哪,早就不干了。”吴敏回道。

干了半天活回家还得做饭,张茉莉有蒸好的馍馍,她又翻出来一把干红薯秧,要说红薯秧,还是爆炒或者凉拌更好吃,但需要调料呀,油盐是必不可少的,凉拌的话,还得加点蒜末和香油才提味,张茉莉抬头看看灶台上少得可怜的调料瓶,最后决定玉米面蒸红薯秧。

洗干净的红薯秧切成手指一样的长度,玉米面倒进红薯秧里拌匀,放入少量的盐,灶台烧大火七八分钟就能蒸熟,味道算不得太好,勉强能入口。

一口馍馍一口蒸菜,嘴里全是玉米味儿,张茉莉拿筷子戳戳碗,下午劳作时候的稻米在她眼前晃,她忍不住长叹一声:好想吃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啊。

开学

一转眼就到了9月。开学的季节, 村里的孩子们都背上了小书包去学校, 泥娃也不例外。

以前的时候, 开学都在二三月, 从今年开始改了时间, 统一改成了九月份入学, 所以像泥娃这样已经上了快一学期课程的一年级新生, 还要重新上一次。

开学前,吴敏用鸡蛋去供销社换了作业本和铅笔。

书包是用家里的破衣服缝的,柴凤芹手巧, 还在上面绣了图案,她在炕上缝书包,被端着茶缸进来的江有福看见了, 板着脸让她把图案拆了:“朴素点, 给孩子书包绣的花里胡哨的,小心别人说你资本主义。”

柴凤芹没服气:“不就是绣个花吗?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。”

“特殊时期, 还是小心点好。”

柴凤芹虽然不满, 可当家的政/治觉悟比她高, 拆就拆吧, 柴凤芹挑开线头, 心里琢磨, 真是可惜这两条彩线了。

为了泥娃上学的事情。全家人都跟着忙活。孩子上学,要准备的东西不少,书包供销社也有卖的, 军绿色的书包很好看, 但是价格也贵,最便宜的也要一块钱一个。

铅笔分带橡皮和不带橡皮的,带橡皮的六分钱,不带橡皮的四分钱,张茉莉给泥娃买了两只铅笔,选的不带橡皮的,因为供销社的售货员告诉她,铅笔上自带的橡皮不好用。

她又单买了橡皮,大橡皮五分钱一块,两块一毛钱。张茉莉问了供销社的人,这种橡皮卖的最好了,是最新进的货。

江文财给儿子用锯条磨的小刀还能用,直尺三角尺也不用填,收拾好书包之后,泥娃穿上了最喜欢的衣服,欢欢喜喜的去了学校。

新生要做入学的测试,很简单,问问孩子的姓名年龄,家庭情况,最后会让小孩右手绕头顶摸耳朵,这是一个土法子,只有完成了这个动作,基本就可以证明孩子满七岁了。

现在的户口登记并不清楚,年龄很容易出现错漏,学校的老师们怕有小一两岁的孩子混进来,会用这个办法检测。

大队里的学校在村口的一间破庙,附近三个大队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,等到了四年级,孩子们就需要去公社的小学上学了。

学校的老师很少,只有两三个,一年级二年级在一起上课,通常都是给一年级讲完,让他们上自习课,老师再接着给二年级的孩子讲。

小学的语文老师叫王秀云,是城里学校的老师,七零年的时候响应上面的号召,要模仿五七干校的做法,让一部分老师也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。王老师被分来了他们大队,捧起书本当了语文老师,现在老师的待遇不好,不过当时的大队书记是江有福,江有福内心里最尊重读书人,明里暗里也在帮衬着王秀云,没为难她。

泥娃就在王老师的班上,她和吴敏说,泥娃挺聪明的,适合上学,这话也只能私下说说,现在的风气无心读书,从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,变成了现在的读书无用论的想法。

吴敏也不求孩子能有多大出息,识文断字不是文盲就行。

柴凤芹就大字不识一个,后来还是去了扫盲班认了一些字,现在一些简单的字词,她都认得。

最近更新小说

最重要的小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