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稍了解明末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,李岩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。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,但是却在这段历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李岩是河南杞县人,自幼聪敏好学,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。这个不大妙,都说“生进士,死举人”,考上进士前途无量,中举的就对不起了,想要当官,得等到那些当官的死掉了才轮得到你,所以他当官基本上是没什么指望的。此人古道热肠,时逢河南大旱,饥民饿死无数,他挺身而出作《劝赈歌》苦苦劝说杞县官绅拿出钱粮来赈济饥民,并且将自己家里三百石粮食全捐了出去。此举虽然是书生意气,并没有多大的用处,但也让老百姓感激不已,当地老百姓都叫他“李公子”。崇祯十三年,不死小强李自成在跟大明的反复较量中又一次输掉了裤子,仅剩下十三骑败走商洛山区,在他最落魄的时候,李岩赶去投奔,二人一见如故,促膝长谈,相见恨晚。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李岩的文韬武略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,他整肃农民军的军纪,劝李自成尊贤礼士,除暴安民,禁止淫辱妇女,使得原本名为义军实为流寇的农民军军纪肃然,整个面貌焕然一新。不仅如此,他还想方设法替李自成广为宣传,为李自成赢得了民心,李自成能在商洛山区以十三骑复起,迅速拉起几十万大军,最终攻破北京,御极天下,李岩居功至伟。遗憾的是,李自成是那种只能共患难,不能同富贵的人,在落魄的时候对李岩言听计从,但是在席卷了中原,兵临北京城下之后,就听不见李岩的意见了,攻进北京之后,李岩曾进谏四件事,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,对初生的大顺政权而言,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,但李自成完全不当一回事,只是冷冷的批复:“知道了!”根本就不约束部下,纵容部下在北京城里大掠,弄得人心尽失,连吴三桂的老爸吴襄都被抓了起来打得浑身血肉模糊。吴三桂愤怒之下,放清军入关,弹指之间,大顺政权灰飞烟灭,李自成重新成了流寇,最后在抢粮时被乡民打死了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360lele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