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彧回报天子,坦然地说明了蒋干的要求。
天子与身边诸臣反复讨论,迟迟不能决断,赵岐奏疏被公开对舆论造成的影响却在一天天的加剧,街头巷尾都是议论,期盼着太平,杨阜、阎温等人强烈反对,但他们无法控制舆论,更无法应对老臣们的反击,形势被动。
赵衢回到长安,向杨阜等人转告了贾诩的意见。见贾诩也对朝廷抱有疑惧之心,不肯轻易答应,杨阜也有些失望,同时也意识到朝廷一向没什么信用可言,不能养成天子食言自肥的习惯,否则他们将来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,转而支持荀彧的建议,先兑现天子对孙策的承诺再说。
形势所迫,天子不得不做出谈判的姿态,安抚舆论。
答应谈判很容易,可是要谈出一个结果来却并非易事。孙策已经是吴侯,食邑为吴郡,其实就是有实无名的吴王。异姓封王有违祖制,有汉四百年以来,异姓封王就等于谋逆、造反,高祖有白马之盟,光武也誓在约,封孙策为王的影响太大,遭到了老臣们的一致反对。
这时候,刘晔、杨阜等少壮派联合起来,与老臣们争锋相对,吵得不可开交。最后还是荀彧说服了天子。祖制虽然理当尊敬,但大汉存亡之际,变法图强是当前急务,有所变更也是应该的。自从迁都关中以来,推行新政,违背祖制的事情太多了,又何必拘泥于这一件?与天下安危相比,与朝廷的诚信相比,暂时变更一下祖制也无不可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360lele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