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體

分卷阅读23

热门小说推荐

不掉不下一块皮肉,可这孟家姑娘却是我心头最可意的人,我再见不得她受人半点委屈,尤其还是在我慕家的地界儿,若哪日天家怪责我慕家怠慢了龙子凤孙,还请长公主代我请个罪……”

长公主多精明个人,一听就明白了,“老封君放心,您这心头宝啊,无人敢动……只是不知这好日子定了哪天?我也好趁早抬了厚礼,给未来侯夫人添妆道喜呢……”

在场的人再一次惊掉下巴。

他们当真没听错吧?顾老寿星和长公主不会是那个意思吧?

再看孟家八姑娘,已被臊得离了席,拉着慕府四房的五孙媳林氏往客房里避。

咳咳,难怪慕侯方才肯屈尊道歉,那是老寿星给她相中的未来娘子,可不得好好哄着些?

☆、【好事近】

从博望侯府归家的路上,倪氏一阵后怕,她顾不得还没进门,便拉住孟芫劝诫,“下回可不能如此胆大了,虽说那华葳郡主故意挑衅没安好心,但咱们身份上终究吃亏,你那番慢待也太冒进了些……”

孟芫见母亲着急,赶忙解释,“华葳郡主本就是冲着咱们孟家而来,我若一味伏低做小,反遭人看轻,索性趁着慕家人和长公主都在,博上一回,慕家就算为了自己颜面,也不会坐视不理的。”

还有一层,孟芫却没说,长公主是前太子的亲姐,仪郡王的亲姑姑,偏皇帝才提想立仪郡王做黄太孙,英王便代女向慕淮提亲,怎么论,馨元长公主也不会站到意欲夺嫡的英王那头的。

前世虽没有赴宴遇华葳郡主刁难一事,但英王一脉的败迹却是三位存世皇子中最早凸显出来的。

单看英王让个没长脑子的庶出女儿到别家寿宴闹这一场,也活该他是个被人踩着上位的垫脚石。

所以孟芫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避让。

再者说,慕家巴不得当众和英王府撇清关系,以向天家证明忠诚,哪怕慕孟两家亲事还没有正式过礼,但孟府也应坚定和慕家同仇敌忾。

倪氏看着突然“长大懂事”的女儿,心里办是安慰、半是心酸。

原来不知不觉中,那个整日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也到了要与人劳心斗智的年纪……

“有了今日这一场闹,恐怕前朝也会愈发动荡起来,若为娘猜得不错,慕家应是很快就要正式登门求娶,毕竟慕侯是天家眼下最得用的那把利刃,多少人想方设法要将他剪除,也好在夺嫡路上少上一大块绊脚石……而只有慕侯的亲事定了,圣上也才能稍微安下心来。”

孟芫听着这话,已不似前世般懵懂。

那时慕淮将她护得太好,她也从未关心过朝堂上的政事,还是慕淮死后,她午夜梦回偶有顿悟,才想明白慕府处境的岌岌可危。

倪氏没听见女儿应声,以为她是累了,一边将她揽在身前,一边絮絮念叨。

“这些时日,我已为你备下了不少嫁妆,但一想到你嫁去的是慕家,又觉得如何都不够用……”

“母亲虽然疼我,但也不好铺张过越,反正慕家富贵,日后总不至克扣我的嚼用,带多带少,面上过得去便好。”

倪氏恨铁不成钢,“正因为慕家不缺银钱,你这嫁妆才不能薄了,这女子在婆家过得好不好,一看婆母、二看陪送,最末才是夫君的体恤,你看为娘就该知道了,只有银钱足了,在婆家说话的底气才硬。”

孟芫没法拿上辈子的事做比,想着母亲既担心,索性应下就是,反正母亲这辈子只她们姐妹两个,日后多尽孝心就是。

*

倪氏料得不错,慕府只隔了两日,便请了贵人上门提亲。

来的也不是外人,正是那日寿宴上教训华葳郡主的馨元长公主。

这情面可不是一般的大,连着平日不理庶务的孟侯都亲自到堂内陪客。

慕家是南地人,礼数遵的也是旧礼,今日这遭算个开端,老话叫“纳彩”,只需媒人携表礼登门、将男家求娶的意愿带到,若女方家有意,就留下男方所出的“草帖”,若无意,则当场退掉。

慕孟两家早有默契,自然没有“退帖”这一说。

馨元长公主办成了正事,还不忘夸赞两句,“早没想到你们两家有这样的缘分,两个孩子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,让我这个做媒人的,心里都跟着盼望起来。”

孟家这爵位传到如今已是第三代,孟侯其人更是小心谨慎的很,闻言诚惶诚恐,“说起来,这亲事还是我孟府高攀了,以博望侯如今的声望地位,京中闺秀哪个不都配得,偏小女得了垂青……如今又有您亲自做这大媒,这当真是我孟府几辈子修来的福分。”

馨元长公主见孟家家主恭敬,笑着摆摆手,“孟侯也不必太过妄自菲薄,您家好歹也是侯府门楣,且令爱又得慕家老封君看重,只要她日后继续顺应天命、守住规矩,这好日子且在后头等着呢。”

孟侯知道长公主这是代上头那位传的话,说的既是孟芫,又暗指孟家,又把头压得更低了些,“我孟家得天恩浩荡,瞬息不敢有忘,小女更是恭谨谦和,一定不会辜负长公主您的厚望。”

馨元长公主贺也贺过,敲打也敲打过,也不再多留,只说很快还要再见,这谢媒宴日后再吃也不迟。

孟芫作为当事人,却只能等在小汀州不得出来。

等倪氏将消息带到后宅,孟芫心安之余,不禁有个疑问。

上辈子那副“天作之合”的御笔墨宝,为何没有赐下?

难道是没有了孟家和旁家议亲的事,才让事情稍有不同?

*

天家急着让事情落定,慕家这礼过的自然也快。

馨元长公主贵人事忙,也不是回回都亲来,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由慕家自行操持,每次也必是请了京中有头有脸的“全和”夫人代劳,必是那高堂健在,儿女双全的。

且礼数上也丝毫不差。

问名时,慕家在洒金的细帖上注明了慕府三代近支名讳、官阶,就连可有可无的细产明目都专门附了簿册条呈,虽不至巨细,但大致也可见慕淮家底之丰,倒让倪氏又忙乱了几日,给孟芫的嫁妆单子又更添了几笔。

媒人拿了孟芫的生辰八字回慕府去合,果然得出个“姻缘美满、宜室宜家”的卜文。

次日慕家就派人担来了一网兜“许口酒”,孟家又将网兜上缠束的绸绢和银饰取下挂在家中花木上,除了绕担的“缴担红”原封带回,还要附上一瓮“回鱼筷”。

再往下,按说就是小定礼了。

而过了小定,这亲事也就算八字写完一撇,哪家若反口不认,是要被告上公堂的。

慕侯却出人意料提出要亲自到孟家“相看”。

倪氏听了就皱眉,“一般相看是男方或其尊长到女家相看新妇,若满意则拆钗、不满意则

最近更新小说

最重要的小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