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體

分卷阅读334

热门小说推荐

,便直接上奏:“……建君国民,教学为先……宜设立国学,下列诸科,使其教必本于人伦,明乎物理,为之讲解经传,授以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道……”

不忽木所奏之事并无特别处,主要还是建言皇帝继承历代学校制度,加强儒学教育。忽必烈知他意不在此,便问:“眼下官学已立,学校制度还有何缺漏?望卿直言。”

“前番陛下以战事为重,钱粮财货多输于前线。眼下宋室已平,西北安定,还望陛下寄心于学校人材。为国养士,方为百年大计。国子监虽得圣眷,诸生仍廪食不济;自鲁斋先生还乡,名师硕儒亦多请辞,国子监有凋零之危矣!”

不忽木没有提及阿合马,皇帝却深知国子监处于窘境的根源,只是漠漠应了一句,并无更多表示。不忽木见此,亦无法强求圣意,便退居一边。侍讲学士徒单公履见状,顺势附和几句,而后又道:“教学育才,在于养士;学校制度既立,所需只待完善,不如开科取士,方使我朝文脉不绝……赵宋文治极胜,三百年国祚,亦赖于此。科举事宜,还望陛下属意。”

徒单公履表面赞同不忽木建言,实则更进一步,提出恢复科举的主张。忽必烈即位以来,遴选官员或由怯薛入仕,或从吏员中提拔,科举早已废罢多年。朝臣虽时有提议,多被皇帝置之不理。眼下四海安定,徒单公履又旧事重提。然而,选官用人便不止是建立学校这么简单了。

皇帝闻言,果然不悦:“昔日朕曾考虑科举之事,许衡曾言‘科举虚诞,不敷实用’,董文忠、杨恭懿亦多反对。卿何来此语?”

忽必烈的态度不加掩饰,徒单公履脸色一黯,忙道:“乱世尚才,治世重德。昔日陛下庶事草创,选贤举能不拘一格。如今四海晏然,大事已定,为国家长久计,开科取士,涵养贤良,方能尽揽天下人杰……”

徒单公履絮絮说着,见皇帝面色越发森冷,话语也没了底气,声音越发低弱起来。忽必烈哼哼一笑:“开科取士,所设科目为何?如此选材,汉儿可大尽其用,却叫我蒙古色目子弟无所适从!”说罢,又转目随行的南宋旧臣留梦炎、管如德等人,“朕闻宋朝优礼士大夫,恩逮于百官,惟恐不足,极少贬斥,诛戮更属绝无。然而,去岁朕兵临江南,你们竟这么轻易地举城投降了!原来所谓的忠君报国,不过如此……”

皇帝说罢,兀自笑了几声,他语气随和,似是随口一问,然而这般诛心之言,早让留梦炎等人唬的魂不附体,慌忙拜倒在地:“陛下恕罪!非臣等无报国之心,只怪宋主昏聩,奸相贾似道独揽朝政,擅权误国。吾等忠君无路,报国无门,唯有投奔圣朝而已……”

留梦炎曾是南宋皇帝钦点的状元宰相,素有文名。宋亡降元后,元廷也颇为看重,授予礼部尚书之职。然而,这位饱读诗书一身文才的两国重臣,此刻却瑟瑟臣服于异族皇帝的君威之下,全无风骨。

他相貌也算斯文俊雅,此时却脸色惨白,冷汗直流,后背也止不住颤抖,俨然一个柔弱不堪的书生。忽必烈乜了一眼,颇觉有趣,半是玩笑半是正经地开口:“两宋前后三百年,所养文士无数。一朝倾覆,这亡国之祸竟归于似道一人。这贾似道还真是个人才呐!”

皇帝说罢,呵呵地畅笑出声。在场诸人全都敛容肃穆,并无第二人敢笑得出来。待皇帝收了笑意,话锋才陡然一转,目光逼向留梦炎:“无怪似道轻视尔等,乃尔等自取其辱!平时袖手谈心性,待国难临头,尔等却连一死报君王的胆气也无!所谓科举取士,举的便是这般颟顸无能,贪生畏死的道德文士?嗯?徒单学士?”

留梦炎被皇帝一唬,连请罪的力气也没有,已吓得晕厥过去。王恂忙叫人把他抬出去救治。徒单公履本是好意上奏,却遭皇帝责难,也慌得连连请罪:“臣糊涂,所虑不周,望陛下恕罪!”

“科举虚诞,朕所不取。以后勿要再言。”皇帝冷然道,环视场中诸人,众臣全部缄默不语,一时气氛死寂到极点。我今日本欲借办展一事,给国子监诸臣规谏皇帝的机会,哪料引出这般罗乱。皇帝借机发难,不忽木之前的上奏怕也是徒劳无功。

“众卿还有何事?”皇帝见诸臣都讷讷不语,也觉场面难堪,遂出言缓和。

忽必烈并非真心问询,诸臣心知肚明,面面相觑一阵,便低头缄口。唯有国子祭酒王恂不受前事所扰,毅然出列:“臣有事上奏。”待得皇帝授意,便开口道:“金代所修《大明历》,年代久远,时差频出,不利农事。而今四海无事,不如重修历法,以备国用。”

王恂于当下场合,举出一件极不相关的事,绝非无意。我正揣度着,皇帝已淡淡允下:“农桑天下本,此为急务,不容耽搁了。恂卿既精熟历算,朕便命你担纲修历。”

“蒙陛下错爱,历法非小事,臣不敢谬膺重任。”王恂谢过皇帝,又道,“寻常历家只知历数而不知历理,怕是失了根本。臣斗胆举荐许衡先生回京主持太史院事,主掌修历一事。余者,臣同门郭守敬,所学精深,远胜微臣,亦宜参与。”

皇帝思忖片刻,点头同意:“如你所奏,召许衡回京。具体修历人选,容朕事后斟酌。”

王恂谢恩后,脸色如常。不忽木却若有所悟的一笑,我思想片刻,方明白此举背后的深意:许衡若能回京,即便不参与朝政,也是一桩好事罢。

……

科举之事不了了之,修历一事,皇帝却颇为上心。自王恂建言不久后,就下命组建修历班子,以原国子祭酒许衡为首,领太史院事,原中书左丞、御史中丞张文谦和枢密副使张易协同主持,王恂、郭守敬、杨恭懿等一同参与编修,同时还有回回天文学家札马鲁丁和爱薛以备顾问。

修历诸人中,许衡、张文谦和张易都是藩邸旧臣。三人之中,除了张易,都备受阿合马迫害而先后去职。张易却得以独善其身,多年来从参知政事一路高升,现任枢密副使,掌军机要务。王恂和郭守敬师从刘秉忠,精于天文历算,自是技术骨干。回回人札马鲁丁本是伊利汗国属臣,在旭烈兀汗的天文台处工作,入元后任秘书监,曾引进托勒密的《天文学大成》;爱薛掌医药、星历二司……诸人都是精通汉地或西域历法的干才。

爱薛因是慕之的老师,得我授意,修历中的简单测算工作也让慕之帮忙完成,如此我便能从慕之处得到一手消息。慕之曾向我吐露诸人的忧虑:修历一事工程浩大,既需精密仪器,又需实地测勘,历时长、所涉地域广泛,如此便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;而今财政仍由阿合马主掌,许衡、张文谦皆为汉臣,与其不睦,若在经费上做手脚,修历工作怕

最近更新小说

最重要的小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