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……阿璇,刚刚是我心急,言语失了分寸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明晔见好友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,心里一松,同时又别扭的想,其实,其实谭璇做自己的姐夫也不是不能接受。
经明晔无意一问,让谭璇一时有些不自在,相处起来有些尴尬,让乔氏与明锦有些莫名其妙,以为两人因什么事闹不愉快了,饭桌上不时的调节一下气氛。
从明府吃罢午后,谭璇言说有事要离开,明晔莫名的也有些心虚,没说什么。两人的表现,愈发让母女两人肯定心中的猜想。
待谭璇走后,乔氏旁敲侧击的问儿子两人因何事起了争执,明晔偷偷的瞄了眼在旁饮茶的姐姐,支支吾吾的临时编了个谎话。
院试结束后,他们还要返回香山书院,谭璇想等见到傅裕把书肆的红利结了再前往江宁。
没过几日,傅裕的书童三福满脸喜意的来府上说他家公子回来了,自上次府试考中童生两人一直没见过,此次要请谭璇去香满楼吃桂花鱼。
“阿裕恭喜啊,再加把劲,后年院试一过你也是秀才了!说不定今年若下场能中呢!”去傅府的路上听三福说傅裕今年的县试府试考的不错,见面后笑如春风的拱手向他道贺。
“同喜同喜,听我爹说了,呆在臭号里还能考得第三,明年我等着吃你的解元宴!”自考中童生后,傅裕心情十分不错,不理他的打趣,考童生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,更别说秀才了。
“这话可不能乱说啊,不然以后我别想在平江士子里混了。”谭璇瞪了他一眼,无比郁闷的想,当初是哪个挨千刀的人说的,害得自己无形中成了多少人的假想敌。
“这不是只有咱俩吗?阿璇,今年我能榜上有名,真是要多谢你。香满楼已订好了位置,咱们先过去吧,我爹在那里等着咱们。”傅裕不在意的白了谭璇一眼,而后想起他爹交代的事情,忙说道。
香满楼在府城城郊,坐马车还得大半个时辰,得提早出发。
“伯父也在?”闻言傅父也与他们一起用饭,猜想定是有事情要商量,难道是与江宁密卷有关?
江南的中秋时节,有股天高云淡的干爽之意,秋阳高照,湖水澄澈,一眼望不到边的太湖面上荡着点点扑鱼捉蟹的渔船。
“几日不见贤侄,愈发的丰神俊秀。阿裕这次府试能过,离不开贤侄的功劳,今日伯父备下酒席,略表谢意。”酒楼好,订的位置也好,在三楼依窗的位置,远处广阔的太湖之景尽收眼底。
谭璇觉的一段时日不见傅父,他肚子又大了不少,也越发红光满面。听了其恭维声,谭璇礼貌性的笑了笑谦虚的说:
“伯父太过客气,阿裕能考中童生我心中也为他高兴。”
随后佳肴依次而上,三人客套一番,渐渐的说起正事。
“伯父准备在各郡城开分肆?嗯~我觉得可行,不过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傅氏书肆本来就是平江府第一大书肆,自去年开始售卖江宁密卷后,更是名声大震,连周边郡城的不少儒生也前来购书。
如今在下面的郡城开分号是个好时机,只是平江府其它书肆也不少,但心傅父行事霸道,不给同行的人留口汤喝,犯了众怒。
“贤侄尽管放心,分肆所售的题册也算在红利里。”以为谭璇是为红利的事情担心,傅父饮尽杯中酒,表现的颇为豪爽。
“小侄想说的是做事留一线,伯父吃肉的时候,当给旁人剩口汤喝。”
第42章
傅父听到谭璇的话,也明白其中影射之意, 脸上堆着的爽笑僵了僵, 傅裕先是瞄了下有点尴尬的老爹,再是神情复杂的望了眼朋友。
“贤侄说的是, 伯父从商几十年,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。” 尽管心里生出不悦, 可傅父面上不显,笑着连连称是。
谭璇既然把话说出来,就不怕他生气,有些话还是言明在先的好, 万一将来若真有什么事,那也只能怪是自己作死的。
“江宁为科举大郡, 但离府城太远,伯父时常琐事繁多,怕照应不到,到时还望贤侄能前去多加看顾才是,有贤侄在, 那里的买卖伯父就放心了。”
其实这才是傅父的真正用意, 谭璇经院试一事, 在士子们颇有名声,且又在香山书院读书。
有他来照应江宁郡的分肆, 买卖必差不了, 有了府城和江宁郡的生意,还愁赚不到钱?
“这恐怕不妥吧, 伯父您也知道,明年是三年一度的乡试大比,应考秀才近万人,其中才子如鲫。小侄能挤出空暇应付题册已是极限,怎能本末倒置弃举业而不顾呢。”
此时谭璇才明白傅父宴请他来的用意,有些不悦的皱着眉头,人心不足蛇吞象,当时双方已有言在先,分工明确各不相扰。
听到这里心中已产生离意的想法,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时机中断与其的合作。
“是啊,爹,你不知读书多辛苦,阿璇明年就要乡试,哪有那么多空闲去帮忙看顾书肆。要不这样吧,反正后年才是院试,到时我去江宁那边照看一下,刚好在功课上若有疑惑,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阿璇。”
与谭璇相处几年的傅裕察觉到好友已经十分不悦,立刻把话头接过来。
同时心里也忍不住埋怨父亲,银子是挣不完的,傅家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孩子,他又不稀罕什么金山银山,干嘛那么急功近利。
傅父连着被谭璇下了两次脸,若是自己的儿子这样的态度对自己,巴掌早就扇过去了,可碍于对方的身份,又不能发作,只能压着火气尴尬的笑了笑,说:
“贤侄误会了,伯父并不是要你每日里去书肆,是让你空闲去郡城逛悠的时候瞅上几眼,既然阿裕都这般说了,那就让他揽下活计吧。”
傅氏书肆毕竟是自家纸坊的大客户,且又是父亲的朋友自己的长辈,即使已对其有了不好的看法,考虑到各种因由,谭璇还是敛下情绪,面色恢复如初,顿时饭桌上又是和气融融的氛围。
结了红利的第二日,四人重新整装前往书院,此次乔氏母女没有随他们一起。
“喏,我姐让交给你的!”到了寝舍,趁只有两人在场的时候,明晔没好气的丢给了谭璇一个蓝色小包裹。
“这是什么?锦姐姐给我的?”一时被包裹吸引了注意力,没在意明晔的态度,接过来打开时,竟是两本书卷。
一本是有关赋诗方面的卷集,谭璇翻开,看到里面不少朱笔批注的地方,是明锦端秀的小楷字,他认得。
另一本是手抄版的诗集,不知是不是明锦自己做的,几乎每首诗中都有用朱笔圈住的点睛之字。
拿着这两本书,谭璇觉得一股炽热的暖流由心田冲向四肢百骸,全身暖融融的,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