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注意,自然的抚了抚他的小脑袋,文翀顿时松了口气。
天色渐暗,文殊握着文翀肉肉的小手边等边和小家伙聊天,小东西一本正经的十分可爱。两个孩子是他在这里最大的责任,看着文翀软萌干净的眸子,他觉得自己还挺愿意承担的。
这里的小姑娘平日是不能出门的,孝期更是要日日诵孝经,他虽然不支持,但也不想文棠和文家人凑一起。
他看书的时候就了解了,古代的小姑娘,那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,不然女主何至小小年纪就有了让人倾倒的风华。
文棠孝期玩闹,以后若是被传出去了,对名声不好,在这个社会,尤其是女孩子,名声是和命挂钩的。
天色将暗,门前才隐约出现人影,却是文棠身边的小丫鬟,过来禀告一声,文棠留在三房了。
“罢了”,良久,文殊叹了口气,左右他以后是要走的,文棠文翀肯定要和他一起走。
“摆饭吧”,文殊冲王嬷嬷道。
王嬷嬷领命下去,很快几道没盐没油的素菜摆了上来。
“虽然不好,也多吃点,你正长身体”,文殊给文翀夹了几根清水白菜。
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,文殊却不,他就喜欢在饭桌上联络感情,本来也是最底层的商户,没规矩就没规矩呗。
文翀老老实实的点头道:“谢谢哥哥。”
看着眼前俊俏的小娃娃,文殊舒心的笑了起来。
大该是一心读书的原因,文殊的面相颇为稚嫩,倒是文翀小小年纪,姿容挺拔,隐隐有种俊朗的感觉,看着比自己这身子正多了,大概是文奇有心教导的缘故。
原书中对文翀也略有提及,文殊没走成仕途,走商时深刻的了解了世人有多瞧不上商户,他不想让文翀也看人眼色,便花了重金培养。
最后文翀走了仕途,这孩子很争气,在文殊死后第二年考上了进士,第三年,顾逍开恩科,他又一跃考上了探花。
说起来文奇精明是真的,基因好也是真的,就是眼瞎,让商业天才考科举,未来探花走商路,闹呢?
吃完饭,文殊又问了问文翀的学业,生活,然后才让知书把孩子送回去,文翀一走,文殊又开始琢磨起离开的事。
这事越快越好,他刚反应过来,如果大房给他下毒,那文翀肯定也跑不了。
还是尽量不和文翀他们一起吃了,如果大房只是想泄愤,害他一个就够了。他们还要和林家保持联系,文翀和文棠还有用。
“嗯?”文殊手指一顿,眼睛亮了起来。
这就对了,林家要表露善意,多半也是从二房几个孩子下手。他不知道双方现在的合作意向如何了,但大伯定不会特别相信林家,毕竟二房还有自己,如果林家要扶持自己,大房是挡不住的,这大概也是自己身体好不了的一个原因。
而林家,在官场浸泡这么多年,猜忌之心怕是也不轻。八成会试探与大伯合作的利弊。林家人教育似乎都不错,都懂小心驶得万年船,应该不会有那眼高于顶的觉得大伯不敢惹事。
那么...借一借林家的手,没问题吧?
文殊一阵兴起,立刻让知书唤了王嬷嬷来。
林家这种大家族,长辈多半要好吃好喝的供着,一旦丁忧,可就凉凉了,所以肯定是有老人的,如果接他们回去侍奉老人,也是尽孝。
他猜大伯与林家还没好到这种事能过问的地步。
“这,万一林家那边发现”,王嬷嬷觉得可行,却又难免担心。
“不会的,林家短时间不会注意到我们,等他们谈到我们的时候”,文殊顿了顿,眼里溢出流光,“就不知那时是谁求谁了。”
对于这般神采的少爷,王嬷嬷很惊诧,但更多的是高兴,于是大胆的应下了。
其实文殊心里也没底,但他现在是顶梁柱,没底也要撑起场子。
文殊知道二房肯定有些人,不然林氏不会那么容易动作,只是他还不了解。二房除了王嬷嬷和知书,他更是谁都不敢信。
一阵凉风吹进来,文殊瑟缩了一下。
知书心思细,立刻去将半掩的窗户关严了。
文殊瞧了一眼,天色黑沉沉的,仿佛能吞噬一切。
“你下去休息吧”,文殊道。
“知书先侍候少爷睡下”,知书小声道。
“不用,你去吧”,文殊摆了摆手。
这几天文殊脾气有所改变,沉稳强硬了很多,知书常跟着他,自然清楚,便也不敢多说,悄声退了出去。
知书的母亲是林氏以前的大丫鬟,嫁给了林氏嫁妆铺子的一个大掌柜,知书自小就跟着他一起读书,大概是和原主呆久了,知书虽看着灵巧得很,却也有些软弱。
在《夺位》里,文殊是个炮灰,出场不多,文殊身边的人除了文翀更是提都没提过。
古代规矩多,命也贱,他不知道大家的未来走向,不敢轻举妄动,总怕走错了路,害了身边的人。
自从下午期末考之后,他总有一种感觉或者是恐惧,仿佛,回不去了。
没有交错刺眼的霓虹灯,这个世界如同噬人的黑夜,让他胆战心寒。
文殊撑着桌面站起身,缓步走到镂花木窗前,“吱呀”一声打开了窗户,凉风簌簌刮进来,一时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,随之而来的是清醒、生机与斗志。
他思来想去,还是决定先找机会投靠男主,他是二房的顶梁柱,注定没有自由,甚至,还要负责很多性命。
商户再厉害也是底层人民,阶级差异岂是那么好跨越的,而且林家还是个不定数。
等去上京,再看吧。
他所知道的都是有关男女主的剧情,这会儿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。
等离开文家就好了,没了性命之忧,还怕没路走吗?
他的人生格言可一直都是: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!
作者有话要说: 谢谢喜欢。
☆、003 离开
接下来几天,文殊和王嬷嬷商议好一切,王嬷嬷把账本一点点带过来,文殊做了伪装,藏在自己日常读的书里。
文棠被教育了一次后就老老实实的在房里抄写《孝经》,文翀亦然。他们跟文殊都不是很熟,没有情感的依赖也不敢随意忤逆,倒是省了文殊很多麻烦。
如果可以,文殊自然希望两个孩子能多亲近自己,他以前也是很疼妹妹的,也愿意花时间花心思陪他们,只是眼下不行,周围有太多隐患。
文殊现代家境很好,小时候家里管的严,要学很多东西,书法便是其中一种,只是他学的不怎么样,指导小朋友恐怕都不太够。
得亏文翀不用他教导,文奇把文翀教的很好,小小年纪笔迹就已经有了锐气。
孝期耽误事,文翀不能去书堂,文殊便指着《孝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