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论文该怎么写。因为知道夏槐是公安局局长推荐进来的,学校给他的待遇不敢太差,住的是双人寝室,另一个床位是空着的,寝室等于只有他一个人在住。
相比之下,尹舜平时的学习内容就丰富得多,也辛苦得多。尹舜住的是四人寝,开学前铺位就已经分好了的,铺位上贴着学生们的名字。寝室管理严格,比军校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开学两个星期的军训是在所难免的,随之而来的,便是知识繁杂的课业以及大量的体能训练。
学校的校服是警服,刚拿到警服的那一天,尹舜来找夏槐,将自己各个季节的警服拿给夏槐看。
夏槐有种看孩子出息了的感觉,急着说:“快穿上看看!”
尹舜问:“穿哪一套?”
“都要!”
夏槐嫌尹舜穿得慢,亲自上手帮他穿蓝色衬衫,别纽扣。他再帮尹舜打好领带,穿上黑色西装外套,外套左边挂上白色绶带。
尹舜的体格很适合穿这种制服,俊朗,帅气,将整个高大的公安形象都展现了出来。
给他扣好皮带,戴上帽子后,夏槐站远了看,笑着说:“笑一笑,快行个礼!”
尹舜挺起身姿,笑得朝气,立正后,戴白手套的手给夏槐标准地敬了个礼。
“真好。”夏槐望着眼前的人说。书本上常描写的英姿勃发的少年,大概就是尹舜现在的模样吧。
夏槐心中不禁触动,他觉得自己在看着尹舜长大。想到这里,他又念了一句:“真好。”
进入大学后,夏槐告别多年的学习生活,再度开始了。
以前的夏槐是极其不爱读书的人,初高中时上课除了发呆就是睡觉,课后作业能抄绝对不自己做。考试前能把佛脚抱多高就多高,空闲时还要和心爱的姑娘聊聊天。上了大学后,见床倒头便睡,不到考试前一天晚上,夏槐是绝对不会去翻一下书本。
如今年已要二十五的夏槐可以说是痛改前非,洗心革面,重新做人。难得又有了读书的机会,虽说不是自愿入学,却也不忍心再浪费光阴。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读书,然后研究案例和论文。
尹舜正式上课后,和夏槐碰面的机会就少了,平时都是在手机上联系。
本科学生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制度教育,尹舜在班上被钦定为班长,待人待己都很严格,不轻易有时间去做课外的事情,只偶尔在周末挤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来看一看夏槐。
夏槐主动找过尹舜两次。
尹舜军训期间,夏槐常假装不经意路过,不小心多买了一瓶水,去给尹舜送水。
尹舜的同学喜欢问他:“那是谁啊?”
夏槐以为尹舜会回答“我哥”,因为别人在问夏槐和尹舜的关系时,夏槐的标准答案就是“兄弟”。
但尹舜不这么回答。他不作任何回应。
尹舜的同学多问了几次,尹舜多了几次不回应,他的同学便会揣测起他跟夏槐的关系了。
夏槐想免去尹舜不必要的麻烦,自那以后便很少主动来找尹舜。
以往住在一起天天都能看见的人,一时间不那么常见到了,说不想念是不可能的。
从夏槐寝室里的窗户望出去是后山山路,每天早上学校里的学生都会穿着警服在后山上跑圈。
寝室内夏槐对待自习的认真,时常会被窗外学生跑步时的声音打断。
只要一有班级在后山训练,他必定会来到窗边看上许久,就想着能不能凑巧看见尹舜。不过可惜,这个“凑巧”,上天一次也没给过他。
第三十六章
学校食堂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世界各地天气走向,9月10日,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一股气流,及至14时,该气流形成涡旋状。9月11日该涡旋加强为强热带风暴,9月12日持续加强为超强台风级,被命名为“莫兰”。国际台风中心预计,这股超强台风即将扫过台湾海峡,并会于9月15日登陆海岛市,中心最大风力将达每秒四十八米。
海岛市各地即刻发布台风预警,要求各个区域做好防台风准备。教育局下达通知,9月15日到16日连着之后的周六日,海岛市所有学校全部放假。
每年都会有强弱不一的台风登陆海岛市,海岛的学生们每年都盼着这个因台风而来的假期。还未意识到今年将是怎样一场灾难的学生们,都在为盼到这个假期而欢喜。
12日至14日期间,海岛人民公安大学照常上课,还未登陆的被估计为史上超强的台风莫兰,一时成了学校师生们讨论的热点。
尹舜这个上午上的是犯罪分析课,由于台风这个热点,海岛连环杀人案再度被拎出来当案例讲解。
该系列杀人案每次案发时间都在台风或者暴雨前后,当年防台风暴雨的工作没能做到像现在这么好,每次台风或大暴雨一过,必会给地面和设施造成损坏。少有人会在台风前后两天出门,凶手便挑在那几天寻找目标犯案。
98年那年海岛市陆续下了三场大暴雨,凶手便犯了三起案件。
道路泥泞,地面积水,气温低下,凶手每一起室外作案都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,可以推断出凶手忍耐力绝非常人。
据96年博湖区一位目击证人不确定信息,他曾看见一个可疑人大雨中在禾草地里徘徊一个多小时,可惜当时天色太暗,目击人看不清那个可疑人的样子。
海岛系列案的目击证人除了04年受害者的弟弟外,只有这一个,因04年受害者弟弟年幼且受惊过度,表达不清,无法提供有效笔录,迄今为止犯人画像全源自于96年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。
那些年,警方根据这位目击证人模糊的描述去找寻嫌犯,8年间被警方纳入嫌犯名单的可疑人多至上百人。
其中曾有过最大嫌疑的是97年中港村公厕的管理员。那个年代,上公厕还要向管理员交一毛钱。97年受害人华某遇害时间在凌晨两点,当时钢铁厂因赶着生产一批货,华某作为厂长女儿兼生产科科长,日夜在厂内加班监督工人。
那个钢铁厂没有设立卫生间,想上厕所必须去外面的公厕上,工人为了省那一毛钱公厕管理费,大多自己在野外找地方解决,只有华某这样条件的才会特地去公厕。
案发当天,华某加班至凌晨两点,去外面上了一趟厕所,就没再回来。
那个公厕管理员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,两点多还在管理处的住所里看黄片,警方认为他有很大的嫌疑。但后来还是因为证据不足把他放了,过后没两年,老头就去世了,凶手仍持续犯案。
讲到这里,教授问座上各位学生:“你们推断一下,凶手是什么样的人?动机是什么?”
一个女同学站起来回答:“凶手就是那个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