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不寻常,心中微惊,匆匆敛了笑,低头垂目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迅速的上了茶便退了下去。
“陈林那边怎么说?”
京兆府尹陈大人,单名一个林字,管理着梁京之城大大小小的事务。
其他人无论官拜几品,见面时总是客气的称呼一声陈大人,敢直呼其名的,在这京城之中,也就那么几个人。
“昨日夜里天色昏暗,有些辨识不清,今晨属下又去京兆府认了人,确实是舅爷家的二小姐。”说话的是何枢。
“陈大人说二小姐遇害的地方太过偏僻,无迹可寻,而二小姐身首…异处……死相凄惨,陈大人问,殿下是否同意仵作,呃……验尸,或许还能寻出蛛丝马迹来。”
一番话说的何枢顿了三顿,二小姐身份不一般,自己只能匆忙回来请示主子,不敢自作主张。
“恩,你把陈林的原话递到丞相府上,他是何家长辈,这种事还用不着本王出面。”
何家的表妹死了,还死相凄惨,羿王殿下竟是头脑清晰的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,除了一身冷意,便再看不出半份悲伤,不禁让何枢有些同情这位自作多情的二小姐来。
二小姐钦慕殿下,何家人人尽皆知,老太爷和舅老爷也有意无意的想撮合两人,巩固何家在皇权中的势力。
可自家主子对这位小姐客气有礼,淡漠疏离,半分情愫都没有,甚至老太爷几次来信,要送二小姐入京小住,都被主子想方设法的拦了下来。
此次倒不知平日里娇娇弱弱,风一吹便要倒的二小姐怎的有了勇气瞒住家里,偷跑了出来,独自上路。
可惜命不太好,终是没见上羿王殿下一面,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。
自家主子是皇室嫡子,未来的秦皇,赶着送着要爬上床的女人多的是,这些年也没见谁成功过。
撇开何家二小姐这个名头,她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殿下多看一眼呢?自个儿认不清现实,反倒送了性命,真是可怜又可悲。
第一百一十四章 无将可用
何枢低着头行了礼,便退了出去,前去左相府送了信。何平心中最是明白事情的始末,此刻面色苍白,内心却是波涛汹涌,久久不能平息。
不是留了人跟着二小姐的吗,又会弄到如此的地步?!
抬头瞥了眼冷汗涟涟的何平,秦君逸眼中闪过一丝冷漠。
何平最近做事越来越没数了,让他拦住何家小姐,他却是放人跑了出来,这次倒是不知又是哪位手伸的太长,企图挑战自己的底线。
这些人是安乐日子过多了,忘记了他秦君逸姓秦不姓何吗?!
“你去吧。”淡淡的出了声,无怒无怨,却是凉透人心的冷意。
何平知道自己一而再再二三的失手,便是再也没有资格跟在主子身边了,扑通一声跪了下来,实实在在的磕了三个头。
“殿下保重!”
秦君逸一挥手,这位跟了自己四年的人,便再也不会出现在自己眼前了……
----------------
站在廊下,抬起头看着阴沉的天。一丝冰凉猝不及防,坠落在他的脸上,复又两滴、三滴,像是秦君逸不曾流出的泪,和无处宣泄的情绪,顺着那张俊逸的脸,缓缓而下,沾湿了鬓角,惹了一地心伤。
“殿下可是舍不得那二小姐?”一身武服的壮汉站在秦君逸身后,看着他难的露出如此悲春伤秋的神情,神色迥异的问道。
“何昭,你最近是太闲了吗?”秦君逸从袖中掏出素白的巾帕,擦了擦脸上的雨水,转过身来,看着身后没大没小的人。
若是太闲,正好手中又很多事等着人做,想来也不用再派给其他人。
“嘻嘻,殿下也知我昨夜刚从关山回来,可得让我喘口气。”是啊,刚回来就见了场分尸泄愤的大戏,可不得先压压惊。
一路入京本是顺利,可在城外十里遇见的那个发了疯似的黑衣人,却让荒无人烟的京郊变得阴森诡异了数分。
一柄再普通不过的长剑,在黑夜中反射着阴冷的光,不过对着杂草一顿乱砍,竟是激起一阵浓郁的血腥之气。
黑衣人似乎没想到草丛中有人,愣了愣,待反应过来不知何人藏身于此而又被自己误伤时,不仅没有惧怕之意,反而仰天一阵长笑。
自言自语了数句之后,握着剑,又发了狠,惨无人道的在对方身上砍了数十刀。
事不关己,何昭也就远远的看了一眼,转身欲走,却是在不远看见了那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时,惊诧着连忙掩了气息和行踪,偷偷遁了去。
直到清晨何家小姐命丧京郊、被人分尸的消息传来,他才明白昨夜不是自己眼花,而真是那位眼睁睁的看着二小姐命丧他人之手,而见死不救!
羿王殿下一向有主见,他不提,何昭自然当作不知此事。
秦君逸习惯了何昭的嬉皮笑脸,也不搭理他,转身入了房内。
“把何平送走吧,再调个人来。”想了想,又说道:“查下是何家谁在背后多事。”
“是。”何昭点了点头,何平这小子定力也太差了,这么容易就被何家那些人收买,大家虽然都姓何,可到底是为羿王殿下办事,
友请提示: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。网推荐:
如此拎不清,又怎能留在主子身边。
能让他平安的离开京城,主子到底是念了四年的情分。
“魏显那边怎样?”想到此次何昭去关山的目的,秦君逸问道。
“都安排好了,今天就会动手,估计消息很快就会传回京城。”咧了嘴一笑,何昭信心满满,他何昭出手,什么时候失误过。
“你亲自去的我自然放心。”秦君逸的面色稍微缓和了点,“若这事成了,再加上淮州邱敏汉那边的弹劾,魏家——怕是要掉好几层皮……”
邱敏汉已经去了淮州月余,行事雷厉风行,又快又狠,不过数十日,便举兵灭了在都河一域猖狂了数月的水匪,安抚了民心。
救灾民、建房梁、净水源、施粥药,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。如今瘟疫已退,再安排好灾民过冬与春种一事,便可以回京复命。
朝堂百官都看得见他明面上剿匪与赈灾的一举一动,却似乎都忘了这位钦差可不仅是良善好施之辈。
寒门子弟出身的邱敏汉心有丘壑,刚正不阿,眼中容不下沙子,在淮禹两地数月,所见所得颇多,又怎会白拿着钦差的令牌,不揪几个祸害黎明百姓的蛀虫来呢